腦中風研究(下) 

B、腦血栓形成

 一、腦血栓形成是指在動脈的顱內,外段動脈管壁病變的基礎上形成

血栓,導致動脈管腔明顯狹窄或閉塞,引起相應部位腦梗塞的一種急

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。

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絡塞血瘀所引起的中風範圍。

二、診斷要點

  1.多發生於有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。

  2.常在睡眠或休息時發病,症狀往往由輕到重,逐漸加重而達高峰。

  3.部份患者發病前常有頭暈、頭痛、肢體麻木無力或短暫缺血發作的前驅症狀。

  4.意識多清楚,血壓可正常,偏高或稍低。

  5.可因不同部位腦血管必塞而產生相應的局灶性神經損害體徵。如頸內動脈系統腦血栓形成,出現對側中樞性偏癱、面癱和舌癱,對側感覺減退等體徵;如椎基底動脈系統腦血栓形成,出現交叉性癱瘓、多數顱神經麻痺、交叉感覺障礙和共濟失調等體徵。

  6.腦脊髓液檢查多數正常。梗塞大、腦水腫明顯者壓力可增高,少數有出血性梗塞時,可出現少量紅血球。

  7.腦波檢查病灶則可出現慢波、波幅低及慢的節律。腦血管造影可見動脈必塞、狹窄。

三、臨床分類

   1.急性行(普通):佔大多數。一般無意識障礙、頭痛和嘔吐等高顱壓症狀,出現的局灶症狀多在數小時或3~5天內達高峰。

   2.進展型(類腦瘤):佔少數。經過緩慢,症狀由輕到重發展,直至出現對側完全性偏癱和意識障礙,類似顱內占位性病變。

   3.暴發型(類腦出血):佔少數。起病急驟,迅速出現對策弛緩性偏癱,常伴意識障礙或很快轉入昏迷,類似腦出血。

四、治 療

    腦血栓形成的治療原則是盡快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,消除腦水腫,防止血栓繼續擴延。中醫採取行氣活血化瘀法治療,效果明顯,臨床治療以煎劑為主,淨血丸為輔。主治大腦左邊(左主血)腦血栓(心陰實),導致右手、右腳的半邊麻木或麻痺即無力感等。

 五、科學中藥及丸劑的應用

   1.預防:淨血丸、羌活愈風湯、清熱化痰湯、稀涎千緡湯等。

   2.急性(發作時):黃連解毒湯、續命湯、補陽還五湯等。

   3.病後(預後):淨血丸、防風黃耆湯、黃耆五物湯、抑肝散等。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