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__1359947.jpg

S__1359949.jpg

S__1359950.jpg

S__237494366.jpg

S__237494368.jpg

S__237494369.jpg

S__237494370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這是一本遵循生命規律的書籍,這是一套呈現中醫原貌的理論,這是不夾雜個人推論的扶陽真相。

            我們常責難西醫分科太細,給人有盲人摸象的感覺,難道中醫分得就不細嗎?到西醫院看病,不知道自己的病要看哪一科?用中醫辨證時,又有誰明瞭要如何辨證?又是臟腑辨證、四診、八綱、五行生剋、三焦、衛氣營血、六經、十二經絡、陰陽虛實、氣血津液、舌診、脈診、六淫、五運六氣……。除了方法之外,還分派別,例如經方派、寒涼派、攻下派、補土派、滋陰派、火神派……。這些辨證方法有誰弄得清楚?難道他們之間就不會互相矛盾嗎?難道古書寫的都沒有錯嗎?這就是中醫讓人望之卻步的原因;這就是中醫被人評為玄學、偽科學的原因。

            所謂「大道失而生百家」,中醫之所以百家爭鳴,是因為沒有看清生命規律。就好比佛教原本也不分法門,幾經歷史演變,後來也是各立山頭,這是一樣的道理。《黃帝內經》之所以為經典,是因為沒有個人思維,只闡述實話。如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;得水穀而生,失水穀而亡;故穀不入,半日則氣衰,一日則氣少矣;五藏者,皆稟氣於胃,胃者,五藏之本也。每一句話都是實事求是,都是來自生活的觀察,而不是自我推論。

            中醫過於強調辨證論治,過度強調醫師與醫藥的地位,卻罔顧身體的自我免疫能力。過度強調治病、袪邪、滋陰、清熱、去濕、活血化瘀。這種還沒溫中就治病的邏輯,已經遠離了中醫的本質,已經把自己放在「下工」的立場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