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瑞就醫次數偏低 肺炎最要命

日灌水4公升仍口乾 乾燥症「黏嘴」說不出話

近視未及時治療 度數加深愈快

研究:病人在家離世 有助減輕痛苦

 

人瑞就醫次數偏低 肺炎最要命

中央社 – 2015年10月12日 下午6:22

(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12日電)目前全台有2669名人瑞,醫師陳亮恭調查,人瑞就醫次數是14-15次,比長輩平均的30次低;不過,急診及住院次數偏高,而最大殺手就是感染引起的肺炎。

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今天發表百歲人瑞研究。他說,2669名人瑞從健保就醫統計顯示,人瑞就醫次數比一般老年人低,不過急診、住院次數卻是高於一般老人。

陳亮恭說,65歲以上老年人平均就醫30次以上。不過,人瑞門診就醫次數每年平均14-15次,低於一般老人。

至於人瑞最大的殺手,陳亮恭表示,人瑞住院及急診次數偏高,一旦生病了,情況比較嚴重,特別是感染相關問題,如肺炎、敗血症或泌尿道感染,只要有一些小小感染就會有生命威危,因此預防還是很重要。

陳亮恭談到,活到百歲身體狀況與一般長輩不同,而預防肺炎感染是保護人瑞,隨年老活力下降,氣管排痰能力也會下降、免疫力也下降,若感染流感則易變成肺炎、呼吸衰竭。

陳亮恭建議施打流感疫苗,65歲以上建議補打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的三合一疫苗、75歲以上建議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;此外,照顧者、家屬打流感疫苗保護並降低長者感染風險。1041012

 

 

日灌水4公升仍口乾 乾燥症「黏嘴」說不出話

2015年10月12日 下午12:43

關節紅腫痛、口乾舌燥,當心淋巴癌機率飆升!歷史老師曾小姐是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握不住粉筆的她,每天乾脆用抓的方式寫黑板,教書時更經常口乾舌燥,每天狂灌3、4公升的水,依舊說話困難,連嘴巴都會黏住而沒辦法開口,還以為是上課講話講太多,進一步檢查才發現,已併發乾燥症上身「乾濕合體」。

關節紅腫痛、口乾舌燥,當心淋巴癌機率飆升!歷史老師曾小姐是嚴 …

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
關節紅腫痛、口乾舌燥,當心淋巴癌機率飆升!歷史老師曾小姐是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握不住粉筆的她,每天乾脆用抓的方式寫黑板,教書時更經常口乾舌燥,每天狂灌3、4公升的水,依舊說話困難,連嘴巴都會黏住而沒辦法開口,還以為是上課講話講太多,進一步檢查才發現,已併發乾燥症上身「乾濕合體」。

高一就發病的曾小姐直說,自己得的病就是「乾濕合體」,乾是乾燥症,濕就是類風濕關節炎,得到淋巴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快40倍,但怕也沒用,還是得積極面對治療。

高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文展說,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系統發生障礙,使體內滑膜長期慢性發炎,關節腫痛、被破壞,如果沒有好好控制,將導致關節變形,據統計,全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12萬人,以女性居多,約為男性3倍,好發於20至45歲的年齡層,像曾小姐這樣年輕發病者並不多見。

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,包括:關節疼痛、僵硬、腫脹,尤其早上起床的時候「晨僵」最為明顯,常有人誤以為是痛風或是運動傷害而延誤治療。

蔡文展表示,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許多併發症,包括乾燥症、肺纖維化、間質性肺炎、雷諾氏症、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、動脈硬化、血管炎、淋巴癌等,其中,約半數以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容易併發乾燥症(修格蘭氏症候群),因為這類疾病都與B細胞有關。

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強調,乾燥症是慢性、緩慢進行的自體免疫疾病,病因仍不明,會破壞人體淚腺、唾液腺,出現口乾、眼乾,皮膚、鼻腔、陰道乾燥等症狀,罹患淋巴癌機率高。

蔡長祐指出,國外研究顯示,乾燥症患者罹患淋巴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37.5倍,而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罹患淋巴癌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70倍;在國內,成大曾分析2000年至2008年健保資料庫,發現7852位乾燥症病患中,女性乾燥症患者較一般人有7倍機率罹患淋巴癌。

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包括:類固醇、非類固醇抗發炎藥、抗風濕藥物以及生物製劑,尤其在與B細胞病變相關的疾病,也有抗B細胞標靶藥物的生物製劑。蔡文展表示,目前世界各國正在推動類風濕性關節炎Treat-to-Target(T2T)的達標治療概念,建議1個月回診一次,若3個月後未達目標,應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調整用藥。

 

 

近視未及時治療 度數加深愈快

健康醫療網作者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 | 健康醫療網 – 2015年10月12

(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)點散瞳劑、戴眼鏡,度數反而會加深?國內最新調查發現,新北市小二學童有2成近視,卻有超過8成沒有接受治療。醫師指出,年紀愈小近視度數愈容易增加,未及時治療度數加深則愈快,建議每年定期檢查,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才能降低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。

新北市衛生局今年6月,針對2萬7960名國小二年級學童進行護眼筆記問卷,結果發現,受訪對象中,7成8每天超過1小時以上看書、寫字、書畫、看樂譜及使用電腦,5成5每天從事戶外活動少於1小時,4成5沒有遵守用眼30分鐘、休息10分鐘的護眼法則。調查進一步發現,國小二年級學約有2成近視,其中有8成1沒有接受治療。

開業眼科診所醫師陳宜信指出,長時間近距離用眼,如看書、寫功課、使用3C產品等,容易導致睫狀肌持續收縮,長久下來難以放鬆,視力不良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。

陳宜信強調,年紀愈小,如果罹患近視,近視度數加深愈快,將來變成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愈大,容易引起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病變、青光眼、白內臟等併發症,嚴重者甚至會失明。建議及早治療,透過點散瞳劑、角膜塑型片等方式,以降低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風險。

 

 

研究:病人在家離世 有助減輕痛苦

台灣醒報台灣醒報 – 2015年10月12日 下午12:53

英國一項研究顯示,讓癌末病人在家中離世,不僅能讓讓死亡過程更加平和,也能幫助家屬減緩傷痛。(photo by Leonardo Rizzi –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)觀賞相片

英國一項研究顯示,讓癌末病人在家中離世,不僅能讓讓死亡過程更加平和,也能幫助家屬減緩傷痛。(photo …

【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綜合報導】讓癌末病人在家中離世,有助於減輕病人及家屬痛苦。英國《BMC Journal》期刊報告指出,目前癌末病人生命最後的時光仍以在醫院度過居多,但研究發現,若讓病人在家中走完最後一段路,不僅能讓讓死亡過程更加平和,也能幫助家屬減緩傷痛。

由英國國王學院在倫敦進行的這項研究,透過問卷調查了352個病人家屬,其中177位的親人在醫院過世,175位則是在家中。專家芭芭拉‧高姆斯表示,一般病人都會擔心在家裡度過最後時光,會造成家屬負擔,但研究結果顯示,居家照護反而能減輕家屬的悲痛。

此外,因為癌末病人往往必須忍耐極大疼痛,一般相信醫院能迅速提供減輕癌末患者疼痛的藥物,能較有效減輕病人的痛楚,但研究結果發現,在家過世的患者體驗的疼痛感並沒有較嚴重,反而還經歷了比較平和的死亡歷程。

「我們的研究結果對政策制定有很重要的啟示,」高姆斯指出,許多家屬視照護病人為理所當然,但是常遇到經濟困難、或難以請假暫離工作等困境,這時便需要政府體系介入協助。

許多國家如加拿大、荷蘭、挪威和瑞典現在都有社福方案來幫助家屬,或是類似育嬰假的照護假,讓家人能安心看顧自己的親人直到離世。高姆斯鼓勵政界正視這個研究結果,對居家照護投入更多協助和資源,讓病人及家屬都能安心平和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歷程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